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公开 >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3. > 正文

2015年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K45893645/2024-00623 主题分类
名        称 2015年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主  题  词 政府工作报告 成文日期
文        号 〔〕号 发布日期 2016-08-25 17:26
发文单位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

─2016年8月24日在阿克陶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阿克陶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对下一届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届以来工作回顾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这五年,是我县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的时期。五年来,在自治区、克州党委、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参政议政、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江西等对口援助省市及单位的大力帮助下,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全县上下呈现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大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十五届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6.0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9倍,年均增长21.88%。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79亿元,年均增长14%;第二产业达到7.73亿元,年均增长26.9%;第三产业达到12.57亿元,年均增长2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2:29.6:4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1.4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28亿元,年均增长23.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0.8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3亿元,年均增长24.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32亿元,年均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万元,年均增长16.3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5元,是“十一五”末的2.88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五届以来,我们将“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以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0年的5.5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3.2亿元,年均增长28%。

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实施“良种工程”“沃土工程”“科技工程”“机械化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现大的突破。粮食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34.4万亩增长到2015年的47万亩,单产达到459公斤,总产达到20.2万吨,较2010年的15.31万吨增长31.9%。大力推行“百户联耕”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实现土地流转面积5000余亩,全县已发展温室大棚2794座,温室作物总产3万吨、产值4500万元,温室平均收入达到1.5万元/座以上,较2010年的6000元/座增长150%。

二是林果业效益开始凸现。积极优化区域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林果业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以巴仁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三大林果产业带和反季节特色园艺种植产业带初步形成。五年来,累计完成了6.2万亩人工造林,全县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3.4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4万亩,林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381.1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3482.7万元,年均增长20.32%。

三是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坚持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大力实施草料基地、集约化养殖、良种繁育基地、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狠抓舍饲圈养和特色禽类养殖,推行“十户联牧”合作发展模式,积极扶持培育集约化养殖小区、专业村(户)、合作社、养殖大户和畜牧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投资3802.3万元完成500万亩草场改造,使我县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逐渐从原始、粗放的方式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型。存栏达到54.56万头(只),出栏40.82万头(只),商品率达到61.4%,畜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42亿元,年均增长12.95%。

四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坚持把劳务输出转移工作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根本性、永久性措施来抓,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着力抓好农牧民“一户一人一技”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五年来,累计输出25.5万人(次),实现创收13.7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7倍多。

——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新突破。十五届以来,我们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矿产、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逐步完善了工业园区及小微企业产业孵化园的供排水、道路、输变电线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园区的承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入园企业达到了60家,产值达到了10亿元,特别是上林纺织、白山湖服饰、克州富利民等劳动密集型的服装服饰产业,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总产值已由2010年的3.8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6亿元,年均增长35.39%。

——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十五届以来,我们按照“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打造环境、聚集发展”的要求,加快了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坚持用开放、严格、先进的理念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以吸收农牧民进城安居为目标,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增加就业为重点,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拆迁力度,狠抓县城基础建设、市场建设、服务建设、商业中心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道路亮化、美化、绿化等,使城镇化率达到了30%,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了99%,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5%,垃圾处理率达到了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随着“四馆一中心”、城东生态文化公园、白山湖湿地公园及城市主干道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特别是在今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荷花节暨民俗文化旅游节,使身处祖国边陲的广大农牧民群众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阿克陶县城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冰山下的明珠”正在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崭新的面貌一步步崛起。

——第三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五届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使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比重有了新突破,对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旅游、社会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房地产、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农资建材、质量计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城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个体工商户由2010年的1969户增长到4520户,增长130%,注册资金达到1.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7倍,内资企业达到94家,注册资金1.74亿元;私营企业达到512家,注册资金31.4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56家,出资额7.23亿元。

——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十五届以来,我们紧抓国家、自治区对南疆地区的大力支持和江西省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有利机遇,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8倍,一批对全县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的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或运行,夯实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十五届以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抓招商、人人重招商的浓厚氛围。以亚博会、西洽会、喀交会为平台,以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五年来,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6个,引进到位资金85.77亿元,较“十一五”期间的21.5亿元增长4倍。

——对口支援建设谱写新篇章。十五届以来,我们全方位承接江西对口支援,积极推进各项援建工程,确保援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五年来,江西省共援助资金10个亿,实施了9大类46个援助项目,通过近五年的援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援建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增添了新的重要的力量。

——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再创新局面。十五届以来,我们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的原则,我们连续五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累计投入资金82.7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9%。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8个,投入资金1000万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双语”教学力度逐步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克州评估验收。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大力开展文化帮扶和下乡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完成了全民健身中心、文化教育科技中心、72个村级文化室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3.9%、94.27%。着力抓好乡(镇、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械市场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扎实开展药品示范县创建活动。全面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925人,续保率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93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95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466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4707.45万元。认真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进一步巩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积极实施“短平快”项目,鼓励创业就业,累计完成各类技能培训48127人。建设安居富民房19629套、定居兴牧房3908套、各类保障性住房12935套。累计发放草原生态奖励补助金1.26亿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05亿元,发放良种补贴0.32亿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0.37亿元,发放棉花补贴0.58亿元,落实中央、自治区粮食直补资金0.38亿元。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精准扶贫力度,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亿元,执行扶贫项目260个,完成了3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规划,使1.3万户5.6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人口年均递减9.3%。通讯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实现了全县各乡(镇、场)通讯网络全覆盖。

——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棉花价格改革,有序推进PPP模式,建立了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截至2015年底,取消、调整审批事项35项,保留审批事项104项。于2015年4月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3类公共资源纳入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办理和监管,共完成工程招标485项,节约资金1081.74万元;完成政府采购270项,节约资金751.52万元。加快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对重点项目实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取消了牧区乡镇在县城设立的办事处,已组织27家单位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便利。

——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保护。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着力打造美丽家园。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退牧还草等项目,新建人工饲草料基地0.6万亩。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深入实施天然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2.4%。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完成了8个乡镇、25个村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建设和验收。严守“三条红线”,严查非法开荒行为,加强重金属和水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一、二级(优良)天气天数达到278天,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部符合国家三类标准。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十五届以来,我们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坚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信心和决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使自身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不断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累计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440件,办结率均达100%;“六五”普法工作顺利实施,“七五”普法全面启动。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累计清理规范性文件189件,保留47件、修改8件、废止134件;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扎实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效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风行风明显改善;政务公开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政型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和州委十条规定,“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处置机制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面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工作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阿克陶县人民政府负压前行,始终坚持“党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克州和县委的部署就是我们的行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的局面。

2016年上半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全县上半年完成投资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县财政总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3.4元,同比增长20%。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江西省的无私援助,自治区、克州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浸透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江西省、各企业和援疆干部及亲属,向所有支持阿克陶稳定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十五届以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开创全县稳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二是坚持变化变革。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思想,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敢于担当、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化解矛盾;三是坚持文化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增强“五个认同”,倡导做现代新疆人;四是坚持民生优先。以争取和凝聚人心为目的,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五是坚持生态立县。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我县安身立命的大事来抓,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二是农牧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及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门户建设的奠基时期。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克州和县委的系列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内外环境变化的新趋势,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科学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防范风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遵循,按照“依法治县、围结稳县、长期建县、发展兴县”的要求,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稳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扬“居弱图强、拼搏实干、科学发展、富民兴县”的阿克陶精神,全力维护稳定、积极发展经济、持续改善民生,注重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真正达到“和谐稳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文化塑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为把阿克陶县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程度的“魅力之都、和谐之城”而努力奋斗。

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7.75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4亿元,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47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8亿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4万元,年均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年均增长17%。逐步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体系,确保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真正让“贫困户”这个名词停留在2020年以前。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要主动顶住和经受住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考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团结一心,同心协力,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着力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竞争力

(一)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推进铁矿石冶炼加工,加快建成以大安冶金、昆础铁等为龙头的30万吨铸铁、铸件,300万吨铁精粉的黑色金属采选冶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锰矿资源利用,加快打造锰矿采—选—冶产业集群,形成锰矿开发—电解金属锰—电解锰盐系列产品—锰基中间合金系列产品—相关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到2020年,形成15万吨电解金属锰,40万吨锰钢系列产品,建成全疆最大和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石材资源优势,重点抓好花岗岩、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孔页岩砖等建材项目建设,到2020年,新型建材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二)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绿色、生态、有机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就近就地就业。以特色林果、粮食、蔬菜、肉食类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重点,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多品种加工、多层次增值、多渠道销售、多形式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培育壮大绿色有机食品工业。到2020年,农副产品加工率明显提高,建成克州乃至南疆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积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政策机遇,以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以小微企业产业孵化园为依托,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产业项目,努力建成克州乃至南疆三地州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到2020年,新增棉纺30万锭,带动就业2200人以上。

(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民族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和建设民生工业示范基地,支持发展“卫星工厂”和农村家庭小作坊,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重创业、人人能就业。积极培育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短平快项目,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促进就业、活跃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统筹城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发展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民生产业。

(五)着力打造园区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加强园区水、电、路、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强化土地、用工、管理等要素保障,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产业,形成各园区差异化、互补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坚持“骨干带动、关联配套、集群发展”,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手抓小微企业培育,促进产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积极推动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区升级,努力把园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二、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在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承载力

(一)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一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狠抓“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和“吨粮田”建设,加大小麦集中连片高产示范力度,全面推广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到2020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左右;二是提高棉花产值。按照“高产高效进,低产低效退”的要求,大力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高密度栽培等技术,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十三五”期间,创建高产科技示范区,力争每亩皮棉达到115公斤左右,棉农亩均增收400元左右;三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坚持常规设施农业和戈壁设施农业“两手抓”,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突出冬春蔬菜和反季节水果两大重点,增加名特优新品种比重,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

(二)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按照“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突出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料保障等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效益。以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为抓手,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提高畜禽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全县牲畜存栏达到55万头(只),肉产量达到1.8万吨,建成养殖小区180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1800元。

(三)进一步提升林果业综合效益。以争创国内知名品牌为目标,做大做强巴仁杏产业,提升“巴仁杏”地域品牌,努力提高特色林果业的产值效益。要继续扩大林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巴仁杏、红枣、核桃、新型林果四大特色林果产业带。今后五年,力争使全县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9万亩,总产量达到9.2万吨,总产值达到2.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业收入较2015年翻一番。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导贫困户加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力推动庭院经济、庄园经济,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快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

三、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辐射力

(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今后五年,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打响帕米尔大峡谷旅游品牌,重点打造慕士塔格峰自然风景区旅游、奥依塔克冰川公园生态旅游两个精品。加强奥依塔克冰川公园、喀湖景区、慕士塔格峰景区、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水库景区、木吉火山群地质园景区、布伦口民俗文化旅游村、布伦库勒湖白沙山景区、白山湖湿地公园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景区道路、通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污染物收集处理设施,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93.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04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461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85万人。

(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通道建设的机遇,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商贸网络体系,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推进产销衔接和农超对接。加强与喀什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及周边县市的协作,形成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及纺织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及货物代理企业,大力培育商贸物流企业主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县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物流快递服务、仓储、产业联盟、产业基地、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新业态。

(三)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担保服务能力。做好银企对接,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扩大信贷支持,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升全民金融意识。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鼓励农业保险机构延伸服务网络,拓展“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城乡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牵引力

(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继续推进布伦口—公格尔水利枢纽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水能资源转化。实施库尔干水库工程、库山水库工程、加马铁热克水库和阔洪其水库库盘清淤工程、监控系统、围栏、泄洪渠维修工程和盖孜河至库山河调水工程、机电井配套工程等建设,增加水资源开发量,解决水资源短缺现状。抓好防洪抗旱工程建设,重点完成库山河、维塔克河、盖孜河等沿河乡镇防洪工程建设,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农民负担。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到2020年,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5万亩。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尽早完成皮拉勒乡、托尔塔依农场和加马铁热克乡重度盐碱地改良工程,加快推进巴仁乡、玉麦乡和阿克陶镇盐碱地改良工程,治理盐碱地2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加快推进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对全县11乡、2镇、2场、120个村委会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5万贫困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定居兴牧草料基地配套水利工程,力争到2020年,人工饲草料基地面积达到7.1万亩,实现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G314线奥依塔克—布伦口项目、S214线疏勒—阿克陶—英吉沙升级为国道G315线项目,康苏—种羊场(波斯坦铁列克乡)—阿克陶,S257线英吉沙—依格孜牙—克孜勒陶—恰尔隆—库克西鲁克乡等干线通道建设。实施好重要农村公路,通村油路、通达工程、大中修改建及其他新建道路、危桥改造及新建桥梁、居民点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建设重要农村公路1068公里,通村油路800公里,通达工程200公里,危桥改造及新建桥梁20座,居民点建设200公里。到2020年,实现建制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村村通油路”。加强城乡客运站建设,改造升级阿克陶县客运站,为广大群众平安出行提供便利。

(三)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康西瓦河水能梯级开发、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阿尔塔什水电站、库山河水利枢纽(四级水能发电站)等项目建设,促进水能资源开发转化。力争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着力解决木吉乡、塔尔乡等无电乡的用电问题,满足广大农牧区居民用电需求。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大电网延伸以及光伏、风电光电互补等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方式,切实提高农村电力保障,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光纤到户,实现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加快现代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公开、网络办公、部门协作、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数字化服务政府。到2020年,乡镇及行政村的通信网和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宽带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各办公及住宅楼光纤通达率达到100%。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社会基础数据库建设,全力实施“村村通”“校讯通”“农信通”“企信通”等工程,确保到2020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314国道、喀和铁路、中巴铁路(计划修建)的带动效应和县城经济基础,形成县域经济发展轴。在中心城区带动下,南部山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展开,分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城镇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牧场资源,西片区城镇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形成“一核、一轴、两片、三心”发展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奥依塔克镇、巴仁乡、皮拉勒乡、克孜勒陶乡等小城镇建设,完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乡镇综合承载力。加快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抓好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力争到2020年,供水、供热覆盖率达100%,城镇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六)加强项目储备和管理。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调动各方力量,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增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时调整和补充项目库,论证、筛选、储存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努力争取和建设一批能够增加财源、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重点地实施一批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完善项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争取项目、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五、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在民生实事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向心力

(一)加大科技事业发展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应用,重点在现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现代服务业、医疗卫生与健康、生态环境、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等领域,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高技术开发,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科普工作,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学方法。积极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到2020年,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

(二)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学前双语教育,扩大双语教育覆盖面,加强对双语幼儿教师、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100%。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做大做强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到2020年,将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创建为自治州级重点职校,职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同时,认真实施“十百千”德育思政骨干培训计划,推动“新疆双语教师特岗计划”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

(三)繁荣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村级文化阵地标准化建设,组织实施好“村村通、大喇叭、东风”工程,完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巩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到2020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州前列,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初见成效。

(四)加强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标准化卫生院。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处置、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县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水平,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包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到2020年末,全县基本建立起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信息网络指挥“五大体系”。广泛深入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及“阳光计生”活动,继续巩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称号,争创自治区级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

(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自治州扶贫工作总体部署,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扶贫工作方针,以重点贫困村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以农牧区、边远山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为重点,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的合力,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加大扶贫投入和管理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七到村”“七到户”“七到人”“九通”“九有”“九能”“五业”要求,加强和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水、电、路、气、房等问题。支持鼓励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等,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到2020年彻底摘除阿克陶贫困县的“帽子”。

(六)坚持就业富民战略。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及自治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以解决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重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和完善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等就业扶持政策,推进各类企业、政府投资和各类援疆项目新招用人员中本地劳动者比例在70%以上,实现以项目带动就业,以产业拉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达到1.2万人。同时,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等项目。

(七)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20年,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落实好疆内异地医保费用结算工作。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同时,要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实施“关爱工程”和“霞光计划”。加大老年养护楼、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站等公共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救助保护。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残疾人关爱工程。加强贫困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收养和治疗服务。

(八)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及“三高四个不落后”原则,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两大工程建设,将住房建设与庭院改造、一池三改、特色林果业、家禽养殖业、水土综合开发、经济林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实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程,加快县城公共租赁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加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在改善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宜居城市

(一)依法开展土地开发(开荒)清查工作。坚决遏制非法开荒行为,坚持土地利用与水资源分布相匹配,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农业用水效率,保护现有绿洲农业。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强化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严格保护耕地,坚守基本农田红线,防止弃耕和撂荒。强化基本农田监管,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格控制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乱占、乱开土地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加强生态林建设。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工程,新增地方公益林面积31.5万亩,努力营造比较完备的绿色屏障。对全县境内铁路、国省县乡道两侧,河流、水库、渠堤的宜绿地段及沿线第一山脊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坡实行全面绿化,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三)加强水环境安全保障。加强对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加强对水源地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各主要监测河流,按功能类型达到水质要求。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放各类污染物,严禁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污染。严格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禁止从事植被破坏等影响水源水质的开发活动。进一步开展对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检查和监管,落实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四)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全县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废物资源化回收等其他处理方式为辅的目标。推行工业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五)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污染土壤修复示范、源头污染防治、农田残膜治理等工作,保护农业区生态环境。积极实施生态村庄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20年,环境综合治理行政村数达到100%,受益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98%,争取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个。

(六)加强防灾减灾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配备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尽快形成人工影响天气的有效手段,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同时,要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为重点,加强对旱情、暴雨、冰雹、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调度决策支持手段的建设,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应急预警预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七、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释放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信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统筹资金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力度,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大力推进PPP等模式,拓宽县域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资金来源,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工自愿转户进城,落实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配套政策,确保转户居民真正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不断探索统筹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具体办法,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行统一身份证管理。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保护耕地资源,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在承包地和林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完善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用益物权。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创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深化文教卫生、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强统计工作,推动统计生产方式和统计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

九、扎实推进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着力在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推动力

“十三五”期间,将安排对口援建项目70个,援助资金达13.7亿元。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要求,做好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援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积极加强与江西省前方指挥部的沟通与协作,做好各项援助项目的衔接和启动,拓展技术合作、优势产业合作的领域及空间,争取更大力度的产业支持,确保支援方和受援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每一项援建项目都成为安全工程、和谐工程、满意工程。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在公共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发展凝聚力

坚持解放思想,增强适应新常态能力。坚持在不断解放思想中谋划发展思路、在求实创新中推动工作落实、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步伐,敢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担当,超常规推动各项工作。狠抓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科学执政,增强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工作,增强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规范履职能力。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公众监督。

坚持从严治政,增强廉洁从政能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重点领域的权力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就辉煌,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蓝图宏伟,我们信心百倍。面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浪潮,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全县人民强烈的发展期盼,我们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让我们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抓住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务实的作风加快发展,以高昂的斗志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为阿克陶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此文有删减)

解读文章